大鯢(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是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和特色農(nóng)業(yè)重點開發(fā)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中國大鯢除西藏、內蒙、臺灣未見報道外,其余省區(qū)都有分布,主要產(chǎn)于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日本大鯢俗稱"大山椒魚",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大鯢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fā)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色可隨不同的環(huán)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布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
大鯢是一種食性廣的肉食性動物,其世代繁衍生息于山間溪流中,以淡水水生動物為食,經(jīng)過馴化后,也能攝食海產(chǎn)魚蝦.一些沿海地方,淡水魚類缺乏,海水魚類多又便宜,經(jīng)過人為改變大鯢食性后,大鯢也能攝食海水魚類.大鯢食性雖廣,但是對食物仍有選擇性,喜歡吞食新鮮的餌料,不吃腐敗的魚蝦.
大鯢在自然條件下,胃內容物中溪蟹出現(xiàn)率最高,達48.3%——66.7%;其次,魚為12.5%,蝦為10.4%.在試驗中,投喂中華絨毛蟹和海產(chǎn)蟹類,大鯢較少攝食.可能是由于溪流中魚類較少難于捕捉,而溪蟹較多、行動緩慢易于捕捉的緣故.
大鯢為我國特有物種,因其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大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由于肉味鮮美,被視為珍品,遭到捕殺,資源已受到嚴重的破壞,需加強保護.
大鯢主產(chǎn)于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往往被人誤認為一般魚類.
大鯢養(yǎng)殖
其實很簡單,注意以下幾點就行:
水溫∶0度——25度都可以存活,最適合大鯢生長的水溫為15——20℃.如果水溫超過26℃,大鯢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溫度過高還會導致娃娃魚死亡.
水質∶自來水曬2天就可以用,并不像網(wǎng)上說的流水的小溪水、泉水.
喂食∶盡量少喂,吃多了容易撐死,大鯢喂食保證不受驚嚇,避免吐食.
玩家購買大鯢最好是仿生態(tài)繁殖場里出的冷水魚本身就健康,沒有加溫,有抵抗力.選貨的時候看有沒有畸形,頭和身子上有沒有小白點,害怕長水霉.
為什么不推薦大家購買暗房魚,因為暗房從幼苗開始作為商品魚在飼養(yǎng),溫度是恒溫在21度,沒有抵抗力.水溫一旦不對就會出問題.
購買到魚以后千萬不要直接扔進水里,也不要喂食 ,等它緩過來在開始進食;娃娃魚飼養(yǎng)的水溫15一20度為最佳,低于12度很少進食,一兩個月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
總結為:怕熱不怕冷,怕?lián)尾慌吗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