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旱節(jié)水
抗旱節(jié)水,本意指采取措施,減輕干旱造成的損害。通過對大旱之后水利科技抗旱的反思,各地各部門一定會興起一股學習水利科技、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高潮,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對水利行業(yè)重新認識自我,促進行業(yè)大發(fā)展是大有好處的。
1.1 ? 加強旱情預防預報、增強防御能力
增強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能力,要用不斷發(fā)展的科學認識自然,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防災減災,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災情研究、監(jiān)測、預報和預警水平。迄今為止,四川省沒有覆蓋全省的旱情監(jiān)測網絡,時逢大旱,問題尤為突出。據了解,逐級報上來的旱情,幾乎層層有水分,真實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對領導科學決策,指揮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資和資金,增加了不少困難。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通過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統(tǒng)計信息系統(tǒng),利用先進、科學的氣象衛(wèi)星遙感遙測技術,結合地面土壤墑情監(jiān)測網的實測資料,對四川盆地土壤墑情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快速、準確地捕捉全省旱情分布及其演變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發(fā)展趨勢,提供土壤墑情信息彩圖,加強旱情的預測和預報,為決策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學地評估旱災損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減災決策建議,使旱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1.2 ? 加快水利現(xiàn)代化進程,提高水利資源利用效率
大力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設,完善和提升各大型灌區(qū)、各級水利管理部門水情水質監(jiān)測及調度決策支持系統(tǒng),顯得尤為重要。這一目標完全實現(xiàn)后,將會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傳輸?shù)臅r效性和自動化水平,為了實現(xiàn)水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手段,為防汛抗旱決策提供更為準確的科學依據,為水利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1.3 ? 大力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增強抗旱意識
農業(yè)是用水大戶,解決農業(yè)用水問題,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積極開展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鼓勵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工投勞,又要大力推廣節(jié)水灌溉技術,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培育和推廣優(yōu)良糧食品種。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技術、冬小麥綜合節(jié)水技術等現(xiàn)有節(jié)水農業(yè)技術的集成推廣。全面推行農業(yè)節(jié)水抗旱技術勢在必行。
2 ? 積極推廣節(jié)水灌溉技術
一是田間地面灌水技術。改土渠為防滲渠輸水灌溉,可節(jié)水20%左右。在習慣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溝灌溉的地方,推廣寬畦改窄畦,長畦改短畦,長溝改短溝,控制田間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節(jié)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即管道輸水灌溉,就是將低壓管道埋設地下或鋪設地面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常用的輸水管多為硬塑管或軟塑管。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節(jié)水、省工、節(jié)地和節(jié)省能耗等優(yōu)點。與土渠輸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
2.2 ? 微灌技術
有微噴灌、滴灌、滲灌及微管灌等。是將灌水加壓、過濾,經各級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際附近,微灌屬于局部灌溉,只濕潤部分土壤。對部分密播作物適宜。微灌技術的節(jié)水效益更顯著。與地面灌溉相比??晒?jié)水80-85%。微灌可以與施肥結合,利用施肥器將可溶性的肥料隨水施入作物根區(qū),及時補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養(yǎng)分,增產效果好,微灌一般應用于大棚栽培和高產高效經濟作物。
2.3 ? 噴灌技術
是將灌溉水加壓,通過管道,由噴水嘴將水噴灑到灌溉土地上,噴灌是大田作物較理想的灌溉方式,與地面輸水灌溉相比,噴灌一般能節(jié)水50-60%。但噴灌所用管道需要壓力高,設備投資較大,能耗較大,成本較高,多在高效經濟作物或經濟條件好、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qū)應用。
2.4 ? 關鍵時期灌水
在水資源緊缺的條件下,應選擇作物一生中對水最敏感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時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節(jié)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漿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鈴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關鍵時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六是利用科學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土壤涵水量,減少干旱的發(fā)生頻率。
3 ? 大力提倡節(jié)水抗旱栽培技術
3.1 ? 深耕深松
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層。加厚活土層,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減少地面徑流,更多地儲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據在棕壤土上試驗。小麥秋種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滲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塊塊10 -12倍,較大降水不產生地面徑流,使降水絕大部分蓄于土壤中。據測定,活土層每增加3厘米,每畝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層又可促進作物根系發(fā)育,擴大根系吸收范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2 ? 選用抗旱品種
以種省水。不同作物間的耐旱性差異較大,被稱為作物界駱駝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強,在缺水旱作地區(qū)應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間抗旱性也有較大差異??购灯贩N較一般品種根系發(fā)達具有深而廣的貯水性和調水網絡,具有受旱后較強的水分補償能力。
3.3 ? 增施有機肥
平衡施肥。以肥補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產單位產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機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機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稈還田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3.4 ? 防旱保墑的田間管理
主要是正確運用中耕和鎮(zhèn)壓保蓄土壤水分。
3.5 ? 地面覆蓋保墑
一是薄膜覆蓋。在春播作物上應用可增溫保墑,抗御春旱,蓋膜麥田比裸地麥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麥增產20%左右。二是秸稈覆蓋。即將作物秸稈粉碎,均勻地鋪蓋在作物或果樹行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墑作用。
4 ? 增強化學調控抗旱措施
它是由同分子構成的強吸水樹脂,能在短時間內吸收其自身重量幾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將保水劑用作種子涂層。幼苗醮根,或溝施、穴施,或地面噴灑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給種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個小水庫。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氣中的水分,又能將雨水保存在土壤中,當遇旱時它保存的水分能緩慢釋放出來,供種子萌發(fā)和作物生長需要。保水劑可使小麥增產10-15%、地瓜增產30-35%、棉花、花生增產18-21%。
抗旱劑應用較廣泛的主要是黃腐酸制劑,屬于抗蒸騰劑,葉面噴灑能有效地控制氣孔的開張度,減少葉面蒸騰,有效地抗御季節(jié)性干旱和干熱風的危害。噴灑一次可持效10-15天。除葉面噴灑外可用作拌種、浸種、灌根和蘸根等,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出苗整齊,促進根系發(fā)達,可縮短移栽作物的緩苗期,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