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蝕地貌,是經由風和風沙流對土壤表面物質及基巖進行的吹蝕和磨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風力對地面物質的吹蝕和風沙的磨蝕作用,統(tǒng)稱風蝕。風蝕作用形成風蝕地貌。中國新疆東部十三間房一帶和三堡、哈密一線以南的第三紀地層形成了許多風城。在干旱地區(qū),由風和風沙對地面物質進行吹蝕和磨蝕作用所形成的風蝕地貌,在大風區(qū)域常有廣泛的分布,特別是正對風口的迎風地段發(fā)育更為典型。
主要類型
風蝕石窩、風蝕蘑菇、雅丹地形、雅丹地形、風蝕城堡、風蝕垅崗、風蝕谷、風蝕洼地、風蝕嶺。
1、風蝕城堡
風蝕城堡是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觀,出現(xiàn)在砂巖和頁巖相間分布的地區(qū)。是在風力侵蝕的基礎上發(fā)育起來的。由于巖性軟硬不一從而導致風力吹蝕的差異性,結果形成了許多層狀墩臺,相對高度多為10——30米,墩臺的頂部都很平坦。
2、風蝕石窩
風吹蝕風化了的疏松巖面形成淺凹坑;風沙沿凹坑鉆磨,使之加深擴大。
3、風蝕蘑菇
風蝕蘑菇,指在風沙強勁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巖石水平節(jié)理、層理很發(fā)達,易被風蝕成奇特的外形。特別是一塊孤立突起的巖石如果下部巖性較軟,經長期侵蝕,可能會形成頂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稱為風蝕蘑菇。
4、雅丹地形
“雅丹”是中國維吾爾語,意為“陡峭的土丘”,因中國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區(qū)發(fā)育最為典型而命名。其發(fā)育過程是:挾沙氣流磨蝕地面,地面出現(xiàn)風蝕溝槽。磨蝕作用進一步發(fā)展,溝槽擴展為風蝕洼地;洼地之間的地面相對高起,成為風蝕土墩。
5、風蝕谷
干燥區(qū)的短暫暴雨,可將已經強烈風化的地面在短時期內沖刷和侵蝕成很多溝谷,然后,風力繼續(xù)對這些谷地進行吹蝕,使之加深擴大,逐漸形成外形寬窄不一,底部崎嶇不平的谷地,稱風蝕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