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棉花產區(qū)有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qū)、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棉花產量最高國家就有中國。那么看專家對2017至2018年棉花價格是怎么預測的呢?價格是否會上漲?
目
錄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于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qū)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開花后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后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0.75——1.5寸),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棉花是大宗經濟作物,具有生產商品率高、技術性強、可遠距離運輸、在地區(qū)分布上有明顯地帶性等特點,故可形成集中產區(qū)。棉花集中產區(qū)應具備以下條件:①自然生態(tài)條件適宜。棉花喜溫、好光、怕澇,在≥10℃積溫3500℃以上、≥15℃的持續(xù)日數在150天以上、最熱月氣溫>25℃、年日照時數>1500小時、年降水600毫米左右的平原地區(qū)宜于集中發(fā)展;在降水稀少、但灌溉有保證的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也宜于種植。②社會經濟條件優(yōu)越。有充裕的勞動力,交通運輸方便,技術、加工、市場條件好,并有充足的糧食保證。棉花集中生產有利于統(tǒng)一管理,機械耕作,病蟲害防治和收購加工運銷等,可為棉花專業(yè)化和現代化生產打下基礎。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棉花集中產區(qū)逐步向干旱、半干旱地區(qū)轉移,主要由于這里光照充足,灌溉條件較好,病蟲害少,棉花品質優(yōu)良,單產也較高。如前蘇聯(lián)中亞地區(qū)的河谷平原,美國西南部地區(qū)各州,埃及的尼羅河谷地等。棉花是中國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已形成大批棉花集中產區(qū),如黃河下游平原棉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棉區(qū)及新疆棉區(qū)等。
國家明確2017-2019年新疆繼續(xù)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受此影響,預測2018年棉花出售價格保持穩(wěn)定,略有增長,每50公斤皮棉出售價格較上年實際增加20.78元,增幅3%.受出售價格增加影響,預計2018年每畝凈利潤、每畝現金收益較上年實際均不同程度有所增加。
進口棉花價格的上漲也會直接導致我國進口棉花數量的縮減,由此推斷,今年我國棉花價位將會有一個不錯的價位。
美國作為我國棉花的主要進口國,因此中美貿易問題對于我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以2017年來說,美國方面進口棉花數量高達50.6萬噸,占到了總進口棉花數量的44%.農業(yè)作為反制美國的一條重要手段,在六月中旬我國工商部已經公布了對美原產地的農產品加征25%關稅的公告。由此將會促進我國棉花價位的上漲!